清华管理评论log
手机版kindle版注册|登录
首页 杂志 活动•培训 照澜书院 俱乐部 管理分享 专家库 订阅 关于我们
首页/杂志/2017年7-8月合刊/清华论坛

无依赖,不摆脱:中国企业国际化的“套路”

2017-09-22 期刊:2017年7-8月合刊 栏目:清华论坛 专题:全球化 运营管理
核心提示:随着跨国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提高,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平衡被打破。中国企业需要更多的市场和资源,并力图改变当前处于产业链下端的权力劣势。尤其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日益频繁,跨国公司逐渐从国际市场撤出,这进一步导致“去全球化”的发展。这种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国际市场上的机会。

无依赖,不摆脱:中国企业国际化的“套路”

 

【作者】

马旭飞 :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(终身教职),创业研究中心主任

吴冰: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

 

 

频频曝光的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已经引起世界瞩目。这表明中国企业开始具备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,至少在声势上如此。然而,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并非线性和单向发展的。一方面,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期间,政府并未鼓励企业大规模走出去,而能够展开大规模多层次跨国并购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;另一方面,各级政府吸引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,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,为企业提供了相当长的内向国际化时间。因此,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是先“引进来”,再“走出去”。这种比较独特的国际化之路是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未曾经历的。

传统国际化进程理论认为,企业受到心理距离的影响,往往会选择距离较近的海外市场来积累国际经验,然后逐次扩张。然而,这种线性的单向思维仅仅关注了企业自身的特征,而忽视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。中国企业先“引进来”再“走出去”的非线性和双向 ……

( 阅读全文请先登录 )

分享到:
0

已有0条评论

没有用户名?

相关阅读

  • 业务驱动下的中国企业HRBP实践
  • 战略创业:因应突变环境之道
  • 长寿树银杏与战略型创业
  • 相生相就:在战略型创业中寻求赋能者的乘数效应
  • 内创业如何与企业创新战略融合

热门文章排行

  • 1 不确定时代的职业管理体系
  • 2 SECT全方位激励——全面激发“知本”潜力
  • 3 迭代创新
  • 4 迭代创新:小米能走多远?
  • 5 迭代创新:网络时代的创新捷径
  • 6 TPE:化繁为简的管理魔方
  • 7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思维——参与式管理
  • 8 无依赖,不摆脱:中国企业国际化的“套路”
  • 9 走向“水样组织
  • 10 迭代出来的微信

微信

微博

联系我们/合作机构/我要投稿

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-2015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3034596号-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632号